【编者按】高校青年教师,在网络上被称为“青椒”,他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拥有高学历、高能力,以及高期望值,当这个群体越来越成为省内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十几载寒窗之后走向大学讲台,他们是“焦头烂额”还是从容应对?
前不久,我院第四届教学技能比赛刚落下帷幕。这次比赛给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在我院教师中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在磨砺中成长

三尺讲台传经问道,弘文立教志在兴邦。初登讲坛,从前人手中接过教鞭,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光阴飞逝,有朝一日桃李遍天下,或许才能真正诠释教师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我自己感觉到,经过这次比赛的磨练,无论是从自己的教学技能,还是自己的课堂实践,对我个人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此次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外国语分院的沈逸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分院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在一开始分院的比赛中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就现场教了我很多东西。”
2003年入校的陈庆仙已有11年教学经验,学院每年的教师技能比赛她都参加,已经连续几次获得一等奖,这次也不例外。在一般人看来,高等数学,是一门让不少同学头疼的课程,它没有语文的趣味横生,没有哲学的发人深思,没有天文地理的无穷奥妙,没有生物化学的直观可视。
但是,她却能于枯燥中找到乐趣,并且将这种乐趣带到课堂,这和十几年在课堂上的磨砺和锻炼是分不开的。“高数确实是老大难,凭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度有了一个小小的了解。对于这门课,同学们一开始是难听懂,后来是难坚持。我自己也是过来人,我能理解同学们的厌恶、排斥情绪,但是我会努力把高数变成一门有意思的课程。现在的教学,我更注重让学生们一块儿来做,一块儿来思考。”对于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教授,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次教学技能比赛,不仅有许多熟悉的老面孔,还有更多新面孔。此次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的获得者,来自财税分院的朱计认为,比赛的目的不一定在于是否获奖,重要的是能够让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弥补今后教学中的不足。来自会计分院的陈趣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教学技能比赛了,和第一次不同,少了一些紧张和青涩,多了一份自信和成熟,两次参赛的经历使她对于如何教好《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教学始终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唯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如酒一般,愈发醇厚。
有所侧重方能有的放矢

一堂课45分钟,怎么才能让这45分钟发挥最大效用,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对于课堂重点的把握。
“英语这门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意义的理解也好,语言的学习也罢,都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语言,服务于生活,”此次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来自外国语分院的朱凌艳说到,“我更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倡导语言文学运用的能力。”而同样来自外国语分院的朱荣荣在此次比赛中也有不错表现,他的教学理念和朱凌艳有些相似,他说,“我会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实际商务活动结合,并穿插介绍英语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也有针对性的内容,那就是英文面试和模拟操作。”
《品牌形象设计》这门课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抓住课程核心,“品牌”这个概念常常让人陷入字面的误区,这是人文与艺术分院刘怡泓经常思考的问题。她告诉记者,为了上好这门课,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用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接受度。
“在高等数学讲课的过程中要注重高等数学的应用案例,讲解概念是一定要讲概念的具体背景,这样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了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如果只注重理论体系和繁杂的数学公式,会使学生失去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此次比赛优秀奖的获奖者牛宝国在讲述自己的授课经验时说到。
“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主要是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我们这门课处于中间的连接点,让企业成为战略伙伴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很多时候听懂了是一回事情但是应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情,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质的跨越。”来自工商管理分院的万俊在他的供应链管理课上特别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他说,“我希望同学们真正走近一些企业去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然后将这些经验带回课堂一起讨论研究。”
“法学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学科,我不仅是要注意传授理论知识,如学说的争议,或者说某种主义,也要兼顾法律实务。”法政分院的王洪泽在教学时十分注重法律实践的示范意义。在《侵权行为法》这门课程中,她经常以生活中的案例来解释具体法条,将枯燥的法律转变成生动直观的生活实践。
一堂课好与不好,没有具体标准,因为对象不同,课程形式和内容也不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每门课应该有所侧重,每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才能在讲授过程中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成败得失,最直接地体现在教育对象即学生身上。作为一所教学型本科院校,我院始终视课堂教学成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更为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思维的养成。
艺术设计,往往更强调的是动手实践能力,人文与艺术分院的董睿对于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在讲课前认真分析了所在班级学生的情况,认为艺术班的同学整体比较活跃,是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好的一批学生。因此,她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强调以思维引导,动手实践为主的授课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活跃课堂气氛。
“我实行的是小组教学,就是让学生们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多人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报告,学生们自己提问,自己作答,由学生自己来引导这一堂课,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指导,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次比赛教学反思文案优秀奖获得者,来自金融与经贸分院的吕林星在采访时告诉记者。
来自外国语分院的陈月汀讲的是《商务英语》课,她更关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商务技能。这学期,她带领部分同学到阿里巴巴总部参观,了解到了最真实最前沿的商务知识和工作职责、能力要求及招聘时间和条件,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更加完善了同学们的职业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心向未来的育人理想,使学生养成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又要有眼睛向下的人文关怀,从学生最需要,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后生可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年教师作为我院教师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成长很快,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逐渐成为所在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
“这次比赛下来,给我的直观感觉是参赛教师都能爱岗敬业。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要素很多,尽管是短短的一节课,教师的知识体系、专业素养、组织管理、逻辑思维、语言描述等知识能力都能在教学组织中予以体现,而要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热爱和投入,仅这一点来看,老师们都做得很好。”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委之一,信息分院党总支书记成定平对于参赛教师的表现给与了充分肯定。
“担任这次比赛的评委工作我自己也受益良多,我和许多评委都有“后生可畏”的感觉。我觉得,这次教学技能比赛既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交流活动,也是一次对我院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严格检阅,极大增强了评委们对我院教学力量的信心。”学院督导组成员、金融与经贸分院的盛超明如是说。
工商管理分院陈佳骊也认为,“本次教学技能比赛,各位老师准备都比较充分,相对上一届,明显感觉整体水平和参与的态度有所上升。这次的评价较为全面,既有现场、又有教案设计,年轻老师有较大的培养潜力。”
当然,通过此次教学技能比赛,评委们不仅看到了教师身上的优点,也看到了不足。外国语分院院长曹道根指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一是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练就过硬的专业基础;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科技服务部部长陈晓阳认为,青年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一是建立现代教学理念;二是多观摩学习现代教学方法;三是要把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技能比赛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对于比赛的意义,信息分院党总支书记成定平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学技能比赛既有利于激励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益求精,比学赶帮超,又有利于明确教学规范,使教师做到课前精心设计、课中精心组织、课后认真反思,不断得到总结提高。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教学技能比赛的不间断开展,既是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次检阅,更是对于广大教师的激励和鞭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大环境下,在我院加速内涵发展的现实需求下,在全体教职工齐心努力下,我院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一定能够实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