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5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关于怎样的大学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又引起了各自的讨论。老师在讲台上口干舌燥的辛苦讲课,学生却在下面手忙指乱玩手机。大学课堂成了“低头族”重灾区。为了整治课堂上“低头族”,许多高校纷纷实行“无手机课堂”,但是如果课堂内容不够吸引人,老师只顾在讲台上大唱“独角戏”,学生的视线依旧不会停留讲台。

大学课堂不应该成为“独角戏”而应该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彼此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近日我院通过教学系统针对“教与学”的问题在全院范围发放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发放 9638 份,回收 8147 份。问卷内容涉及大学课堂的教与学,针对学生评价教师方面客观题28题,内容涉及教师授课方式、课堂交流、定期答疑、课堂管理、实习指导、课外资料等方面。同时教师评价学生客观题20题,内容涉及课程、听课效果、学生学习状态、课后交流、学生阅读、课程评价多方面。通过问卷回收,统计分析发现在90后的大学课堂教与学老师和学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学生:我们喜欢严谨、幽默、多才、有爱的老师
调查数据显示,我院大学生有92.97%认为大学任课教师授课比较认真,并且98.81%的学生认为他们的授课老师喜欢自己的工作,其中非常喜欢的占了35.29%。在课堂教学管理中81.04%的学生选择希望任课老师适度管理,仅0.45%的学生希望教师不要管理。78.23%的学生表示对老师介绍的课外资料很感兴趣。在喜欢怎样的授课教师中(多选),教学严谨该项是学生所选最高比例项,占60.91%,风趣幽默占49.38%、人格魅力占43.62%,知识渊博占33.33%,有爱和正能量的传递占39.92%。


信息分院女教师陈庆仙任教的《数学分析》课就因为通俗、实用,又不失轻松欢乐而深受学生喜爱。“同学们爱上这门课,不光是因为陈老师的个人魅力,她风趣幽默能将枯燥的数学分析课上得生动有趣。每次上她的课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下了课还意犹未尽。”大一国贸专业学生郑重衣说,“比如说在讲解极值和最值这个知识点时,她就打比方说,你在你的朋友圈里是最厉害的,那叫极值,也就是局部最值。而你去参加海选,大群的人里面挑出最棒的那叫最值。极值和最值的区别在于极值是朋友圈里最厉害的,而最值是像中国好声音之类活动里最厉害的。”除了这些,爱上陈老师课的粉丝们还列出了各种理由。比如陈老师很喜欢跟学生互动,有时候会用在数学讲解中穿插语文知识,在讲解完完基本原理之后,都会指导学生做习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授课进程等等。
学生很喜欢课堂接地气的老师。在管理学课堂老师陈晓阳博士的课堂,被学生评价为“从宇宙天文地理到艺术绘画都有穿插的课堂”。在陈晓阳老师的课堂上出过不少省挑战杯竞赛的获奖者,在上课以外陈老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指导学生作品中。“我一直坚持课堂要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那就是失败的。我通过设计有意思的练习、符合学生特点的案例、多媒体的运用手段,在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嵌入专业知识。”
老师:希望学生广泛阅读、善于学习
在针对教师问卷的数据中,教师觉得75.82%的学生对自己所授课程较有兴趣,其中对课堂感兴趣的原因中81.07%是因为内容吸引,49.79%是较多案例,46.59%为实践环节。不得不学这一因素占39.09%。对于希望学生的学习状态中,自主学习占了83.95%,广泛阅读占74.07%,不懂就问占58.44%。其中对于学生为了创业而旷课的现象,72.84%的老师表示强烈反对或不支持。对于期末考试教师是否给学生划重点的选项,28.4%老师表示从来不给,67.08%的老师表示会因课而异。


人文与艺术分院青年教师刘怡泓说:“在课堂上,我喜欢能够跟我互动的学生,我希望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对我讲的知识点有所反馈,如果觉得难了我可以放慢速度。如果觉得容易,我就可以加快进程。我也喜欢课后来问问题的学生,喜欢那些会自主学习的学生。”
我院教务部部长刘中文博士对课堂教学很有发言权,他写的教学心得50条曾在大学课堂得到推广。他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多做交流,把讲课扩展到社会现实中,讲课才是一种成功。”
“大学学习很重要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知识面对于课堂讨论的深度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有所区分,比如对于ACA课程班的学生,国际教育除了使用国际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增加国际文化素养、英美商务礼仪、英美国际概况这些知识的传授,使得国际背景知识与技能能够相互融入。”会计分院院长冯晓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讲课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我院将问卷调查结果反馈给各分院和教学部门,并督促各教学部门根据问卷内容做到教学“知根知底”。
学院院长、全国模范教师黄董良说:“通过这次教与学的调查,我们对于大学校园中教与学的现状了解得更为清楚,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在信息化社会需要促进教与学更加的合作,而从整个学校的发展来看,也就可以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